教师资格证随身学app怎么改成小学(“研学游”起飞,“学”与“游”如何兼顾?)

2023-10-16 16:10:30 172
admin

来源:环球时报

【环球时报记者丁雅芝】沙漠观星、探索戈壁、探访名校……随着暑假临近,各类游学活动也随之升温。近年来,脱胎于夏令营、冬令营的“游学”逐渐流行,成为旅游市场快速“腾飞”的趋势之一,而“游学导师”也成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公布的新职业之一。目前,游学行业呈现出哪些新业态?其——名青少年甚至学龄前儿童的“目标客户群”能否通过游学真正实现寓教于乐?

“销量环比增长4倍”

《环球时报》记者近日在返回北京的途中发现,一大早,车站里就已经挤满了一波又一波去省里读书的学生群体。高铁上,中小学生几乎占据了整个车厢。其中一个学习小组的负责人告诉记者,现在是暑假前的学习高峰期,很多学习计划都是在这个时候安排的。

早在2016年,教育部等11部门就印发了《关于推进中小学生游学的意见》,明确提出中小学校要结合本地实际将游学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并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相配合。推动游学与学校课程有机结合。随着“游学”内涵不断丰富,游学产品不断推出,市场不断扩大。去哪儿大数据显示,6月以来“游学”产品销量环比增长四倍。

与一般意义上的传统旅游产品和常规教育内容不同,“游学游”将旅游与教育有机结合,融行动中学、行中学为一体,具有集体性、探索性、实践性、综合性。记者在调查中了解到,目前的“游学”项目大致分为三类:一是一日往返的城市游学产品,如博物馆游学、科学自然探索体验等。从体验者的反馈来看,学习体验与“课外班的效果差不多”。第二类是跨省市的“多日游”产品。大部分行程都会涉及一些历史古迹或者大学参观等,有些产品被家长批评“旅行多了,学的少了”;第三类是以强化训练、主题教育为核心的夏令营。他们往往由专业导师带领,拥有比较完善的教室、食宿条件。然而,一些教育培训机构却悄悄植入“学科培训”,变成“多学多游”。少”补习班。

环球时报记者在调查中注意到,无论何种形式,这些学习团的价格昂贵,产品价格差异较大。以一日游、半日游为主的游学项目价格在几百元到上千元不等,国内跨省市的多日游学项目基本在几千元到上万元不等元。

变相“割韭菜”需警惕

热闹的外表下,一些游学产品却悄然变了味:有的只学不游,变成变相的校外辅导;有的游学产品却悄然变味:有的只学不游,变成变相的校外辅导;有的游学产品却悄然变味。有的旅游多,游学少,家长在团费上花费的费用远高于正常旅游价格,但游学却成了普通旅游。社交平台上,网友们展开了关于游学的讨论。不少为孩子报名“游学”的网友吐槽,称这种旅游产品已经成为“割父母韭菜”的工具。

不久前,家住武汉的吴女士带着孩子参加当地一所小学组织的学习活动。她告诉环球时报记者,两天一夜的旅行她并没有得到什么收获。她在车上的时间比学习还多,一路上她都在急于求进步。 “体验非常差。”

今年4月,佛山一位家长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了12个问题,质疑学业“混乱”。他在视频中表示,女儿就读的私立学校为小学生组织了一次“微留学”香港之旅。活动历时五天,收费5980元,远高于行程实际购买价格。 “考察学习”的内容和行程极其模糊。此外,家长还提出了协议中是否存在霸王条款、如何保证学生安全、收费账户是否为个人账户等问题。两段视频播放量近千万,点赞近70万,引起了很多家长的共鸣。

游学活动的火爆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企业前来。环球时报记者在某平台搜索“游学”产品时注意到,不少旅行社都推出了相关产品。与其他旅游产品相比,游学产品的价格普遍要高很多。点击查看行程详情页面,记者发现,大部分产品只设置了参观大学的行程。为了了解参观高校的具体内容,记者致电多家旅行社,得到的回复都是一样的:孩子们会参观校园,与大学生交流学习心得,但不保证一定安排讲座或提供体验式课程。

对此,中国旅游协会旅游营销分会副会长王卓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一些旅行社资源不足,想借“游学游”之机。通过在行程中增加大学签到,他们可以将普通的旅游产品包装成游学,并按游学收费。

什么样的游学才能算是兼顾“游学”和“游学”呢?王卓进一步分析,真正兼顾“研”和“游”两方面的旅行社或机构,往往对当地资源的把握特别深,有能力将研学与旅行深度结合、结合起来。 “比如一些研究机构开辟了新疆、青海等地的游学线路。他们将邀请中国地质大学、中国科学院的专家或研究人员,用有趣易懂的方式,带孩子们去看各种地貌和垂直生物带。他们会用孩子们看得懂的方式为孩子们提供相关的科普知识,还会引导孩子们时刻关注周围景色的变化和自身身体的变化,让孩子们亲身体验。”

专业人才供不应求

“游学”需求爆发,游学导师供给不足,是当前“游学”产品价格普遍偏高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2016年12月发布的《游学服务规范》提出,每个游学团队应配备至少一名“游学指导员”,负责制定游学教育工作计划、提供游学教育服务。 2022年6月,“游学教练”成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公布的新职业。不过,当《环球时报》记者致电多家旅行社询问游学产品是否配备游学教练时,部分旅行社给出的答复模棱两可。

王卓认为,出现这种现象主要是因为目前不同机构对“学旅导师”的认证方式不同,而社会普遍对该职业的认可度比较弱。 “如果教育部门和文旅部门达成协议,并实行统一培训和考核,这种现象将会改善。”

在环球时报记者的调查中,不少家长也表达了对一些“优质、有收获”的优秀学习产品的肯定。此类产品往往是“大语文”教育背景下,高水平导师精心打磨讲义、积极与孩子互动的成果。它们具有“小而美”、“成本高”、“难以复制”的特点。

对此,王卓认为,越是知识丰富的产品,越需要专业人士精心研发,成本也相对较高。为了防止产品被轻易复制,供应商不得不建立高价格壁垒作为自我保护的手段之一。王卓建议,“游学”的健康发展要依靠行业协会不断出台指导意见,规范市场环境。此外,还要求相关研学服务机构坚守教育初心,以产品研发为核心,结合旅游目的地资源禀赋和目标受众群体特点,不断推出高端旅游产品。优质化、多元化、个性化服务,因地制宜推出有竞争力的服务。课程产品。

相关链接:

北美:父母的准备工作接近疯狂

据《纽约邮报》6月23日报道,个性化露营用品(bunkjunks)已成为美国夏令营参与者的身份象征。在社交平台上,#bunkjunk 标签的点击次数已超过953,000 次。 “从高档服装、运动鞋到装满精美糖果的袋子,这些父母疯狂地为孩子们准备夏令营。”

娜塔莉利伯曼(Natalie Lieberman)是一个7 岁女儿的母亲,她花了近一年的时间为孩子准备完美的夏令营。利伯曼准备的材料包括扎染装饰品、用于标记水瓶、盥洗用品、枕头等的字母组合贴花。她告诉《纽约邮报》,她花了4,000 至5,000 美元。

欧洲:项目不多却吸引全球青少年

据英国《泰晤士报》报道,英国和爱尔兰的夏令营项目并不多,但因其主题不同而吸引了来自全球多个国家的年轻人。不仅如此,越来越多的家长为孩子报名参加昂贵但独特的夏令营项目,有的甚至两周费用高达2900欧元。

例如,马术夏令营每年都会接待来自近20个国家的青少年。爱尔兰客户每周费用为1,450 欧元,海外客户每周费用为1,650 欧元。以探险为主题的夏令营会安排峡谷行走、射箭、丛林生存等技能培养项目。还有电影制作和表演夏令营以及Steam(科学、技术、工程、艺术和数学)研讨会。这些项目更接近“研究”本身。

中东:可持续发展话题成为风潮

在卡塔尔,“可持续发展”是最热门的研究话题之一。据卡塔尔媒体“半岛网”报道,中东和非洲地区领先金融机构在多哈举办“可持续发展艺术夏令营”,鼓励年轻人参与可持续发展实践。该活动提供不同的艺术课程和创意活动,例如设计由可回收材料制成的存钱罐。

在阿布扎比,中东最大的国家水族馆还向5-13岁的儿童开放夏令营项目。据阿联酋《海湾新闻》报道,参加夏令营的孩子们可以通过游戏学习种植、观察微生物、了解垃圾分类。此外,参与者还将有机会与动物和鸟类互动,帮助海龟清除胃里的垃圾,践行绿色发展理念。

收藏
分享
海报
172